活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為自然環境造成了損害。
所以在對水利工程的河道進行設計的時候,更加注重河道的自然
化,和利用河道及其周邊的環境來美化環境,凈化環境,為河域
的生態系統建設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水利設計;自然化;美化;親水;人文
前言
水利工程作為一項綜合性工程,其修建主要目的是為了開發
使用水資源及消除水害。根據服務對象將水利工程進行劃分,水
利工程主要存在目的有防洪、農田、水力、港口與航道、排水與
供水、環境及海圖圍墾等工程,即集發電、灌溉、供水和防洪為
一體綜合性服務工程項目。修建水利工程需對魚道、水閘、渡槽、
渠道、堤、壩、進水口和溢洪道等建筑物進行修建來實現既定目
標,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在給人們生活帶來利益的同時,也不可避
免存在諸多不利影響,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
設計水利工程時務必要統籌兼顧環境、社會、經濟等因素,保持
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導向,引進
生態水利工程概念,探究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原則,促進人與自然
和諧共處。
1 生態水利工程的概念
隨著生態環境被人們日益重視,生態學概念已被逐步引用到
各行各業。生態水利工程作為一門正在發展探索新學科,它是在
水利工程學科基礎上發展,主要探究的是水利工程建設在合理利
用水資源和滿足人們各類需求前提下,統籌兼顧生態健康及可持
續發展,并以結合生態學理論、原理和技術方法來確保生態、經
濟、社會效益的和諧共存。
[1] 生態水利工程大體包括四個內容:
(1)
生態水利工程在開發水利途中,要首先考慮生態系統,以不影響
當地生態環境為導向,將水利工程結合到當地生態系統里,將水
利工程看作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2)由于傳統水利工
程在建設途中,會嚴重影響著當地生態環境,基于此生態水利工
程建設在進行時,要防止建設途中對生態環境的相關影響;(3)
在生態水利工程施工完畢并投入運行后,要按照當地生態規律調
節控制水資源,避免強制性打破原有生態規律現象發生,這要求
生態水利工程運行不僅要滿足實際情況,還需綜合考慮當地的生
態規律以及水利資源的調配方法;(4)在選擇生態水利工程建設
地址時,要將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大小放在首要地位,選址選在對
生態系統有著較小影響作用的地方,如此一來就可減少建設途中
和今后生態水利工程在運行時對生態系統影響程度。
2 河道的非渠化和自然化
人類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漫長歷程中,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
段,即原始水利階段、工程經濟水利階段以及生態經濟環境水利
階段,F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已經由工程
經濟水利階段逐漸向生態經濟環境水利階段過渡,在目前河道整
治設計中,非渠化、回歸自然已逐漸為設計者所接受,正在成為
河道整治概念設計的主體和指導思想。確保河岸工程具有抗洪、
防止河岸侵蝕結構的功能前提條件下,以恢復重建河岸生態系統
及其景觀為目的,改變傳統水利工程設計,將生態學原理、美學
原理納入水利工程中,通過對河流護岸工程的生態設計與調控,
采用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人工輔助相結合的技術手段,使受
損的河岸生態系統恢復到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態及其景觀格局,恢
復河岸生態系統合理的內部結構、高效的系統功能和協調的內在
關系。
3 河道的凈化與美化
水資源的日益缺乏,是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現實,所以我
國人民也更加的注重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以前人們對于水資源的
環保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只是一味的發展經濟建設,而忽略了
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尤其是水資源的保護。在近海水域的周邊
存在著很多的工業型企業,這些企業對于排污方面沒有給與足夠
的重視,并且排污設施也不完備,甚至有的企業根本就沒有對于
污水及污染物的處理的措施,直接將工業污水和工業污染物排放
到大海中,加之流域兩岸的居民將一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倒入
海中,造成了海水中的富營養化。前幾年發生的渤海黃海等海域
的赤潮現象就是這種做法的集中反映,赤潮的發生,給大海帶來
了很大的災害,不僅影響了大海自身的凈化功能,而且對生活在
大海附近的居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災害。依靠在海中捕魚為生的
漁民沒有了生活來源,大范圍的漁民失業,基本的生活沒有了保
障。對我國的生鮮漁業也一度帶來了困境。這種情況的發生,如
果僅僅依靠大海自身的凈化功能可能會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
時間,那么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人們經歷了這場災
難之后,對于水資源的保護放到了首要的位置,水資源得不到凈
化,那么也就無從談起對它的美化,所以現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
對于水資源進行改善。在水資源進行改善的時候,不僅對生態系
統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美化了河道及周邊的環境。
4 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逐漸提高,城鎮
近自然河道建設應該大量地被應用到河道整治中,并日益向景觀
化、藝術化方向發展。而近自然河道整治的前提就應該是生態的、
環保的,是不應破壞河流生態系統和其景觀美學價值的,這種先
破壞后治理的模式是無奈何之選,因此在近自然河道整治中,應
該首選河流近自然治理模式,但面對現今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城
鎮中河流大部分被"三化"(河流形態直線化、河道斷面規則化、
護岸材料硬質化)的情況,近自然河道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
研究的熱點問題,隨著更多新技術、新材料的面世和多學科間的
相互融合,近自然河道將更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將被應用到更
多的河道整治中。
近自然河道治理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對水需求的工程,更是改
善和恢復生態系統的工程,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工程。
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應該從兩方面去遵循自然:(1)從科學的角
度,發展麥克哈格所提出的,在生態學基礎上綜合多種自然學科,
科學利用與保護土地的方法;(2)從藝術的角度,從東方文明對
自然的態度中汲取知識,把自然看做風景園林藝術美的源泉。這
將是我國近自然河道治理的發展趨勢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生態理念被融
入到了各行各業。由于傳統水利工程建設重點放在了人類生活便
利上,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對此,生態水利工程概念
的提出成為了必然,它轉變了傳統水利工程設計理念,在水利工
程建設中融入了生態學原理,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
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導向,制定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1]林鎮洋,邱逸文.生態工法概論[M].臺北:明文書局,2004.
[2]董哲仁.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框架[J].水利學報,2003,(1):
1-6.
[3]董哲仁.河流健康的內涵[J].中國水利,2005,(4):15-18.
[4]葉碎高,王帥,張錦娟.河道植物措施與生物多樣性研究
進展與展望[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 08,6(2):41-43.
[5]朱永祥,彭月琴.太原市生態河道護岸初探[J].科技情報
開發與經濟,20 0 7,17(5):279-28 0.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如何做好水利施工中的安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