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工業所造成的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愈發嚴重,在這種形勢下,低碳經濟開始受到 全世界的關注。低碳經濟模式的引入導致一大批新興產業迅速發展起來,世界各發達經濟體都把發展低碳經濟,把發展新 能源、新的汽車動力、清潔能源、生物產業等作為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新的增長點。而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國家政策的大力 支持,要求產業生產力向生態生產力的融合,要求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新興產業;全球氣候;溫室效應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反常變化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世界 經濟發展模式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注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 式。低碳經濟是指經濟的發展不再完全依賴于高能耗、高 污染、高排放的經濟模式,而是強調低能耗、低排放、低污 染。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引入,從而導致了全世界范圍的 能源技術、經濟產業結構乃至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 改變,出現了一批以低碳經濟為基礎的新興產業.
1 低碳經濟和新興產業的概述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 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 步。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學能源、大量排放二 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 而提出的能源品種轉換新概念,其實質是解決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人類 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定義的延伸還含有 降低重化工業比重,提高現代服務業權重的產業結構調整 升級的內容,其宗旨是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 本特征的經濟,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影響, 實現經濟活動中人為排放二氧化碳與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 的動態平衡,維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減緩氣候變暖 的進程、保護臭氧層不致蝕缺.
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 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 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 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2010 年七大新興產業是“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 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 低碳經濟模式下新興產業發展的必然性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召開,以低能耗、低污 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呈現在世界 人民面前,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倡導低 碳消費也已成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世界各發達經濟 體都把發展低碳經濟,把發展新能源、新的汽車動力、清潔 能源、生物產業等作為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新的增長點.
低碳經濟將逐步成為全球意識形態和國際主流價值 觀,低碳經濟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市場已經成為世界 經濟發展的熱點。一場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革命已經 出現,低碳經濟不但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結構的大方向,更 已成為全球經濟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國占據世界經濟競 爭制高點的關鍵。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對世界 經濟的影響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國,國際社會 要求中國承擔“大國責任”的呼聲日盛。我國在低碳經濟時 代的大國責任,重要的體現在減排與發展低碳產業方面.
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 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 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 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 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 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這個承諾,充分反映出作為一個 發展中大國的國際責任,作為能源消耗和生產大國,這一承 諾無疑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敲定了經濟的發展方向———低碳 經濟,但同時也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3 低碳經濟模式下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策 3.1 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任何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都要求有一種新興的產業或 者產業群為之作支撐,不然的話,這種模式將無法實踐下 去,它的發展將會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低碳經濟發展模 式是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興產業 的發展必然要求政府政策的支持.
低碳經濟模式要求經濟發展過程中降低煤、天然氣、石 油等碳基能源的消耗,同時要加強對碳中和、碳封存等技術 的使用,極力倡導對風能、核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新 興綠色能源的利用。新興產業必將朝著低碳甚至非碳消耗 的方向發展。這種新興產業必將大大降低碳的消耗,減少 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使人類生活對自然的破壞大 大減弱。對于這些低碳經濟模式下的新興產業,主要有:生 物產業、太陽能產業、核能產業、風能產業、地熱能產業、氫 能產業等等。對于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將面臨著傳統產 業的挑戰和阻擾,同時對傳統產業也產生一定的影響。為 了不讓經濟出現較大的不利變化,必須引進國家的力量,強 調國家的調控。國家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規 劃,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做一些戰略性的安排,保證新興產業 在不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的情況下積極有效平穩的發展.
國家的政策主要從保護新興產業平穩發展和避免傳統 產業遭受大的破壞兩個方面入手,比如在制定第十二五規 劃時應該加入對新興產業的規劃,極力推出對新興產業的 優惠、扶助政策。現在國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業的振興規 劃。規劃將全面提升和發展新能源行業,包括創新能力,產 業應用。中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風電、太陽能產業鏈, 形成了產業的群體,比如,光伏電池從最前端的硅材料,到 生產多晶硅的原料,到鑄錠、切片,生產電池,到生產組件, 到建立電站,有完整的產業群,通過政府宏觀政策推動和市 場機制的導向下,我們的基礎力量已經開始形成了.
3.2 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產業生產力向生態生產力的融合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新興產業的發展一改傳統經濟 的模式,要求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低碳消耗,而這個要求是 要求有一定的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純粹的擯棄高碳能源 而到達到這個要求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僅僅是消費角度考 慮的,而沒有顧及生產方面的因素。所以應該從生產技術 和生產力方面考慮低碳經濟模式下新興產業的發展情況.
從技術和生產力方面來說,低碳經濟模式要求新興產 業生產力向生態生產力融合。生態生產力也叫綠色生產 力,它是指社會經濟生產力跟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產力的復 合,生態生產力是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物質、能量循環以及信 息傳遞的過程。產業生產力則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 表現出來的改造世界的能力。產業生產力向生態生產力的 融合是指人類自身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許考慮自然的 承受能力、生態循環能力,而不應該無顧忌的發展經濟、發 展工業,而不注重自然和生態的發展。同時產業生產力和 生態生產力之間不能相互抵消,產業生產力應該遵循生態 規律為生態服務。產業生產力和生態生產力應該相互融 合,這種融合并不是歷史上的產業生產力抵消了生態生產 力,而是使得兩個生產力共同作用。比如:將低碳經濟發展 模式下的產業生產力計為x,生態生產力計為y,我們希望 由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催生的這一場新興產業革命能夠實現 產業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的和值效應即(x+y),而不是差 值效應(x-y)。在低碳經濟模式下的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 產業生產力向生態生產力融合.
3.3 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 從工業發展史來看,從英國的工業革命到現在的信息 革命,對于以上產業生產力和生態生產力的融合問題一直 都沒有得到解決。英國工業革命后,蒸汽機的大量使用,推 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其也加大了高碳能源的利用,對自 然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污染。歷史上的“霧都”倫敦就是工業 所排出的大量廢氣所導致的。同樣的,二十世紀的“電器革 命”和二十一世紀的“信息革命”使人類發展得到了快速的 增長的同時也給自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大量碳基燃料的 消耗,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全球氣候發生變化,對人 類生存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所以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的新 興產業革命應該改變傳統經濟革命的作風,要朝著和諧、可 持續的發展方向進行。和諧、可持續發展是新型產業發展 的趨勢和標準,它要求工業的發展跟生態的發展相協調,要 求人類跟自然的和諧發展.
首先是縮短能源、汽車、鋼鐵、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 產業所引申出來的產業鏈條,把這些產業的上、下游產業 “低碳化”;其次是調整高碳產業結構,逐步降低高碳產業特 別是“重化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推進產業和產 品向利潤曲線兩端延伸:向前端延伸,從生態設計入手形成 自主知識產權;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與銷售網絡,提高核 心競爭力,最終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逐步趨向低碳經濟 的標準。同時,要推進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歷史經驗 已經表明,如果沒有市場機制的引入,僅僅通過企業和個人 的自愿或強制行為是無法達到減排目標的。碳交易市場從 資本的層面入手,通過劃分環境容量,對溫室氣體排放權進 行定義,延伸出碳資產這一新型的資本類型,而碳市場的存 在則為碳資產的定價和流通創造了條件。碳交易將金融資 本和實體經濟聯通起來,通過金融資本的力量引導實體經 濟的發展,因此它本質上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動力機制和運 行機制,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代表了未來世 界經濟的發展方向。總之,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必將是未 來各國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們必須 通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經濟邁進.
4 結語 總之,我國雖然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 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 境的矛盾日趨尖銳。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 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 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 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 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和新 興產業,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 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董浩.淺析低碳經濟在中國的發展[J].產業經濟,2007,(8).
[2]陳柳琴.世界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J].中南財經政法 大學學報,2008,(9).
[3]李豐.淺析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低碳經濟的推廣[J].行業 研究,2006,(9).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