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探索中職英語教學
作者:劉 娟時間:2016-03-16 15:05:49 來源:www.ssr18.com 閱讀次數:922次 ]
關鍵詞:就業導向 職業教育 中職英語教學
在國家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之際,教育部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方向,推動了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中職教育中,英語教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的任務是培養“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中職英語教學要突出職業技能的特點,以引導學生學習就業語言技能,以及幫助學生獲得在就業過程持續發展所需的英語基礎技能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根本點。本文針對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狀況,力圖探討在就業導向下,英語教學如何結合職業教育特點,突出英語教學職業性。
一、目前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學生基礎普遍薄弱、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的現狀。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學生對中等職業英語的認識僅僅局限在“文化課”的范疇,沒有更多地思考英語在專業中的應用問題,更沒把英語的應用能力作為一種職業能力要求來學習。因此,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自己到中等職業學校是學技術專業的,而不是來學文化課的,他們甚至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處。由于學生主觀認識出了這種偏差,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喪失了學習英語的動力。英語課程與就業關聯不夠,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學用不一致較明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學內容相當缺乏針對性,且與學生當前專業技能的訓練及未來職業工作的需求嚴重脫節。很多職業學校的英語教育還是采用統一的教材、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來教育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充分體現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中職英語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和職業性。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探索
職業教育的特殊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的特色,這就是地方性與行業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的結合。因此,我們應針對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實施教學,把握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必須”與“夠用”,體現“應用性”原則,加強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形成以符合專業學習需要、職業生涯需要、職業持續發展需要為主,兼及社會生活需要、個性發展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
1、轉變教學觀念,適應職業要求。
教師要實現從“應試”到“應用”的轉變。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為特定行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專業技術人員,為生產實踐一線服務。而要真正實現這一教育目的,英語教師首先要徹底擺脫“應試”的陰影,才能使教育從“職業”的特點出發。其次,英語教師要培養職業教育的意識,要隨時更新教學觀念,適應新的角色的轉變。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一定的英語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而且還應該熟悉相關專業服務與運轉的細節與過程,熟悉對學生崗位的要求,更要了解職業教育的前沿信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適應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
2、明確英語與職業之間的聯系,突出英語教學職業性
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今天,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合格+特長”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任務。在教學中要明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真分析職業的需要和特點,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牢固樹立學好英語有助于更好就業的意識。我們需要在就業形勢、需求信息上、擇業技巧、升學咨詢等方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指導,把英語教學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相連,突出英語教學職業性,使他們意識到“英語是就業的一塊敲門磚”,促使他們有學好英語的欲望,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活,讓學生既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又能實事求是地面對現實,邁好職業生涯第一步。
3、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優化教學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到底要教些什么才能滿足就業要求呢?到底相關專業實際需要些什么英語呢?英語教學要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文化程度和專業學習的實際需要,按照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原則,優化課程內容——貼近社會、貼近行業、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注重實踐技能訓練,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和實際的聯系。
(1)追求實用,加強實踐訓練
職業教育新理念下的英語課程強調著眼于對學生終身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要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要懂得實際運用,應用于就業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將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加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將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進行訓練,如學校自選商場購物、學校文秘實訓室接待等,將課堂教學任務與實訓相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促使學生用英語進行相互交流,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活躍了教學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通過實踐,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貼近生活,突出職業性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就業面寬廣,許多職業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中職學生畢業后將接觸到的諸如產品簡介、操作說明、維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因此,中等職業英語課課程內容應逐步建立以職業崗位群的職責任務、技術技能分析為依據的課程設計思想,突出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強化可操作性。
例如,文秘專業,可以選擇辦公室日常事務,如接電話、起草收發文件、會議的記錄及會務工作等;酒店管理專業,可以選擇一些接待客戶、辦理旅館入住手續、餐飲服務、菜單設計等材料進行教學;計算機專業,可以選擇網絡上的英文提示,游戲中的英文語句進行教學,貼近學生生活,突出職業性。
(3)走出課堂,調研行業
經常聽到實習點學生和負責管理的老師反映,很多行業需要英語好的學生,英語好的學生就業機會更多更好,希望學校在英語教學中能加強專業英語和交際英語的教學,為行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兩個酒店服務專業的實習生同在餐廳實習,酒吧招聘服務人員,英語口語好的學生有機會去酒吧工作,并和實習點簽訂了工作合同。學校應該對實習學生或者已經就業的學生及企業單位進行追蹤調查反饋,根據就業需要、市場需求對英語教學內容作出調整,老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基層企業實習鍛煉,熟悉了其運作環節,索取到最新的市場信息,英語教學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適當選擇補充英語教學材料,深化學習內容。
4、強化英語與專業之間的滲透,找準職業契合點
職業教育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師要轉變學科本位思想,具有服務專業的意識,并具備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明確專業對英語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加強英語教學與學科之間的滲透,力求英語教學能夠反映出職業教育的要求及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例如,在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溝通、協商的情況下,英語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滲透相關專業英語知識。學科間的滲透并不是把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簡單拼裝,而是要求英語教師在盡量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和廣泛涉獵其它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充實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并找準英語與其它學科之間的契合點,對知識進行重組,然后在英語教學中,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培養某一英語能力或解決某一英語問題。
總而言之,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為動力,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觀念和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要求,采用符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好專業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呂曉萍,中職英語教學如何體現以就業為導向[J], 《外語教學研究》, 2006(7)
[2]黃堯.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2).
[3]王松美.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4,(7).
[4]趙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外語人才發展戰略研究》,《教育研究》,2006年(12)
[5]倪傳斌,劉治:《外語需求的特性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