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提出了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共同負擔為主,污染者負擔為輔”的財政分擔方式,“以經濟激勵為主,行政管制為輔”的管控方式、“生態補償和
生態稅費相結合”的管控手段、“以源頭治理為主,末端治理為輔”的管控模式,以及“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的管控措施。
【關鍵詞】環境倫理學:農業生態環境;農村環境污染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湖南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基于環境倫理學的視角”(編號 14WTC38)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環境倫理學是以環境保護的道德規范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
科。它認為所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而保護
環境則是新的道德風尚,人類有義務尊重生態系統平衡。它是在生
態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情況下誕生的。人類生產和科學技
術的迅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劇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長,造成了對生
物圈的過度沖擊,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機,也
孕育著或已經引起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生態問題對人類利益的嚴
重威脅迫使人們探索對待自然環境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保護自然
環境的生態平衡,以達到使人類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的目的。
進入 21 世紀以來,農業環境污染逐漸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
環境問題。在當今,由于生物工程、無土栽培、工廠化管理等多
項技術的突破,使得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不再是無
利可圖的產業。但是由于農業生產產生的污染與城市環境美化要
求具有不相容性,即農業巨大的負外部性,使得目前在很多城市,
農業的發展受到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雖然城市的發展也需要農
業活動所提供的農產品、景觀、休閑場地等,但是農業的污染問
題也使得都市農業發展面臨困境。農業環境污染破壞性增大,已
經成為我國主要的水體和土壤污染源,不僅退化了農業生態系
統,危害農業安全,也通過水和食品污染損害到居民健康,成為
危害民族素質的公害。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小農戶生產形態使農
業環境污染管控處于困境,伴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環境污
染問題必將進一步凸顯。為此,我國政府近幾年來開始高度重視
以農業環境污染為主要特征的農村環境問題,并把農村環境保護
與治理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
護工作,在 2012 年中央 1 號文件中特別強調“把農村環境整治
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加快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
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并先后制定多項法律法規規范
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并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將社會主義新農村明確界定
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
20 字方針,從而把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提高到戰略高度。2014 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指出,我國農業的出路在發展現
代農業,并殷切囑托湖南要發揮傳統農業文化悠久、資源豐富、
基礎條件較好的優勢,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尋求新突破。從這個角
度上說對湖南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作者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借助于環境倫理學、發展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等理論以及數量經濟學、現代計量經濟
學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農業環境污染產生的社會經濟背景、微觀
作用機理和管控政策體系,從本質上認識了農業環境污染的產生
與加重的社會經濟規律,為農業環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學依
據。本研究在宏觀把握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時空特征、與經濟發展
的作用機理及耦合關系之后,將農戶作為基本分析對象,通過分
析農戶生產經營以及技術應用等主要行為的環境污染效應,揭示
農戶行為與農業環境污染的本質關系,進而分析如何優化農戶行
為從而促進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上來探求我國
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突破點,在此基礎上,分析調整政策的
可行性,建構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政策以期優化農戶行為,從而為
農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開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提供理論和實
踐上的支持,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雙贏”目的。
2.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規范性研究與實證性研究相結合,邏
輯分析與舉例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農業環境污染的特征與
中國環境污染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共性的研究與個案的解剖相
結合,堅持從普遍到特殊,再從特殊到普遍的研究邏輯。從理論
及實證的角度分析農戶意識與行為的環境污染效應及其影響因
素,發現我國農戶意識及行為均不利于農業環境污染減排;還通
過建構農戶行為模型分析農業政策的環境污染效應,發現我國部
分農業政策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加重,需要將農業環境目標納入政
策目標體系中,從而調整農業政策;
3.主要觀點,作者立足于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的相關研究理論與
方法,以環境倫理學的視角從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對農業
環境污染與宏觀經濟發展、農戶經濟行為的作用機理以及農業環
境污染的管控政策,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探索。分析我國農業環境
污染管控現狀,并建構湖南農業環境污染管控體系。提出“共同
負擔為主,污染者負擔為輔”的財政分擔方式,“以經濟激勵為
主,行政管制為輔”的管控方式、“生態補償和生態稅費相結合”
的管控手段、“以源頭治理為主,末端治理為輔”的管控模式,
以及“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的管控措施。有機生態農業是遏
制農業環境污染和形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
之一。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
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可以很好地
利用禽畜飼養場產生的各種糞便,有效遏制養殖業環境污染,減
輕農業長期以來濫施農藥和過度使用化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
下一篇:蒙古人名命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