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大學英語課堂氛圍的教師形象因素分析
摘要: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參與者,教師的儀表言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的教師形象會對大學英語課堂氛圍營造起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對影響教師形象內外因素的分析是為創設良好英語課堂氛圍的保證。
關鍵字:教師形象 課堂氛圍 內外因素
教師良好的形象是大學英語課堂氛圍中引起學生思想與感情活動的具體形態。教師形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征的結合。課堂氛圍既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心理背景,也是教學過程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它的優劣直接制約和影響師生雙方信息與情感交流甚至教學過程和結果。影響課堂氛圍的因素有很多,從對教師形象影響的內外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他們對大學英語課堂氛圍的營造起著積極推動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師形象的內因指教師資深的教學技能、教育理念、專業知識結構、品德素質等,這些因素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原動力。教師形象的外因是指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的儀容服飾、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話語等,這些可以提升教室在課堂氛圍中的個人魅力外在因素是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有利條件。
一、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形成大學英語課堂氛圍的有利條件。
1、儀容服飾
卡爾•羅杰斯(Rogers)說過,課堂氛圍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湊效的氣氛取決于教師他如何做,做些什么。教師一走進教室,音容笑貌、服飾妝扮、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及這堂課的效果,教師的外在形象會干擾學生對這節課的關注,對課堂氛圍的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的儀容服飾應隨情境而變化,在不同的場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來選擇服飾,得體而不死板,輕松而不深沉。例如在商務英語口語會議談判這一節課,教師端莊大方正式的著裝、舉止雍容大方、言談溫文爾雅,此時的講臺變成商務談判的會場,而老師成為代表企業談判的一方,在學生面前老師自然而然成為審美的客體,通過自己的示范將這節課的內容形象直觀展示給學生,儀容服飾特點是這節課開始的閃亮點,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2、話語與肢體語言
語言表達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主要的方式,也是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知識的重要的途徑。在傳授知識時,教師語言組織的內容應明晰而不含糊,條理而不紊亂,在有邏輯性的前提下,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將知識講解得清晰、透徹。在正常的語言交流中,語速適中,語音語調方面抑揚頓挫、慷慨激昂。語言的幽默風趣、用詞的準確使課堂講授更富感染力。在進行“interview”口語示范時流利的口語配合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更會讓學生明白,肢體語言更具有動作性和具體性,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差異,合適的肢體語言并不意味著教師要采用整齊劃一,優雅而又個性的肢體語言確實可以讓學生有美的感受和熏陶。
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內心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學生與老師互動時,教師贊許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親切的眼神都會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尊重。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是課堂氛圍營造的前提條件。在與學生的紛繁復雜的交往中,教師的面部表情應當是豐富多彩的,永遠親切、祥和的面部表情會讓教師疲憊不堪,也會讓學生覺得虛偽而不真誠。如在面對回答、問題討論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的面部表情無須夸張更重要用眼神和笑容,中肯語言和學生溝通,在糾正錯誤中學習。
二、提升教師形象的內在因素是形成英語課堂氣氛的保證。
教師外在形象的設計是其內在因素的反映,教師內在因素的提高是教師發展的核心。教師形象內在因素表現于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教育理念、專業知識結構、品德素質,教師的教學技能、知識結構、教育理念越熟練,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也就越顯著。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對象、條件和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學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靈活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
1、教師的教學技能是營造最佳的理想狀態的課堂氛圍的基礎。教師要敏銳感受,準確判斷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教育時機,有效地組織具體的教學情節活動。根據課堂實際環境選擇、決策、調節自己的教育行為,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的職前學習主要為理論學習,相對教師開始從教的實踐而言,這些理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教師在職前所進行的系統學習極有可能已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事實,因而,教師應在大的時代背景下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發展的社會中保持自我的個性和時代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適應時代要求的發展。
2、教師不斷完善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會促進英語課堂氛圍的提升。英語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還要學會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超越自己,實現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也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著眼本學科新的發展趨勢,站在本學科的前沿,引導學生把握新的知識、新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中感受時代脈搏。社會在不斷變化發展,教師的專業訓練也應該有一定的持續性和系統性。由此看來,就如王長純先生說的那樣,教師發展成為學校建設的必要。此外,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社會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精神和學習環境,教師的發展也應融入這一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3、教育理念的革新在課堂氛圍營造過程中起指導性的作用。樹立真確的教育理念,英語教師應把教育重點定位在學教并重、以學為本上處理好“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的關系,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在營造課堂氛圍中的主體作用。處理好“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關系,最大限度調動教師在營造課堂氛圍中的能動性。處理好“會學”和“學會”的辯證關系,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處理好“學習”和“考試”的辯證關系。使學生明白學英語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質和社會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虹,師范院校教師服飾禮儀的內蘊及培育研究[J]長沙師范專科學報2007.1
[2] 陶行知教育論文集[M]成都 四川出版社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