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的SWOT探討
摘要:SWOT分析原本是對企業內部具有的優勢、劣勢以及企業外部環境中存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的方法。SWOT是由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詞的首字母構成的。借用這一分析方法對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可以明確吉林省民營經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面臨哪些機會和威脅。
關鍵詞: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SWOT分析
吉林省的民營經濟從1978年開始起步,經歷了發展期和全面提高期的發展階段。到2006年,全省私營企業達7萬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萬戶,個體工商戶達80萬戶,從業人員323萬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 50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牵模械谋戎剡_40%。實繳稅金125.3億元,占全省財政收入的40%左右。從業人員占全省職工和城鄉個體勞動者總數的60%以上。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吉林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城鄉就業的主渠道。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一)完善的基礎設施
省內現有鐵路營運里程3 500多公里,鐵路密度居中國第三位;公路總里程超過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600公里,省會長春市至東北主要城市和北京等地都有高速公路相連;通航城市達40多個,國際、國內航線50多條。全省固定電話用戶達80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突破900萬戶,寬帶互聯網已步入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發達的交通、通信基礎設施為吉林省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二)豐富的自然資源 職稱論文發表網
吉林省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全省幅員面積近19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3%,油母頁巖、硅藻土儲量居中國首位,長白山礦泉水是中國資源量最豐富、品質最好的礦泉水。吉林省還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全省人均糧食產量、玉米總產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ㄈ┫冗M的工業基礎
吉林省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一員,工業實力雄厚。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現代中藥及生物制藥、光電子信息與高新技術、冶金、新興建材、紡織、旅游、能源等產業門類齊全,方興未艾。目前,吉林省正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企改制后的閑置廠房和設備,采取政府租賃的方式,建立小企業孵化器。這些優勢可以為民營經濟提供硬件支持和科技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降低成本。
。ㄋ模﹥炐愕漠a業工人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提升為吉林省造就了一大批熟練的藍領產業工人,同時,伴隨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吉林省的白領工人也在迅速成長。目前,全省有各類高校60多所,在校大學生超過40萬人,吉林省平均每萬人擁有科學家、工程師和在校大學生人數均居全國第6位。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ㄒ唬┟駹I企業規模較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低
吉林省除民營經濟注冊資金增速外,各項主要發展指標均低于全國水平,僅為發達省份的10%~20%。目前,江蘇省私營企業注冊資金億元以上的有370戶,浙江省有283戶,而吉林省僅為9戶。吉林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牵模械谋戎丶s40%,廣東為40.5%、江蘇為45.85%,浙江則高達80%。
。ǘ┊a業層次不高
在三次產業構成中,傳統服務業仍占主體地位,新興服務業明顯滯后;工業發展緩慢,民營經濟工業產值只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9.4%,特別是在支柱、優勢產業中比重更小,與重點產業的配套、銜接較差,民營經濟整體產出能力、市場占有能力和效益水平還很低。
。ㄈ]有樹立品牌意識,馳名品牌、拳頭產品少
目前,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總數最多的省份是廣東,馳名商標數廣東和浙江并列第一為28件,其次為北京和江蘇。這些地區共有馳名商標177件,占馳名商標總數的60.4%;中國名牌127件,占中國名牌總數的72.5%。而吉林馳名商標只有3件,中國名牌只有2件,在3件馳名商標中,竟沒有一戶是民營企業。
(四)沒有形成良好的企業家群體
吉林有著良好的制造業基礎,造就了數以萬計的產業工人,也不乏一流的技術工人,但卻缺乏一流的企業家。相對穩定的現狀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遏制了他們成為經營者的創業沖動。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 醫學職稱論文發表
(一)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營經濟的發展高度重視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睆狞h的十七大報告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對民營經濟的地位進一步予以肯定,并且積極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解決了民營企業一直擔心的產權問題。民營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
(二)吉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三年騰飛實施意見》
《意見》的內容主要包括:
1.消除對民營經濟的種種限制,實施公平待遇,降低創業門檻
凡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沒有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凡是能夠實行多元化投資的行業和領域,凡是對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加快進入。消除對民營經濟的一切歧視性政策,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在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初創小企業注冊資本金實行事后備案制度。
2.給予民營企業稅收優惠
民營企業向從事學歷教育學校提供教育勞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興辦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所提供的育養服務、職業介紹、殯葬服務,免征營業稅;投資創辦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三年內免征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投資創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對其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征各項稅收(不含個人所得稅)。民營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基礎上,允許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
3.給予民營企業資金支持
省里將創新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和融資機制,積極培育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包括民營銀行、信用社和金融公司等。擔保機構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建設的加強也將有助于企業融資、貸款。金融機構要大力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民營企業貸款比重。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省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平臺要積極與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商業銀行合作,力爭每年為企業解決30億元貸款。省級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擔保機構出資人采取多種形式增加資本金投入。推動各級擔保機構聯合擔保。
4.給予民營企業人才支持
省里將實施千戶成長型企業人才培養工程和“萬戶小企業、萬名小老板”培育計劃。每年從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拿出1 000萬元用于各類人才的培養。鼓勵、支持機關干部和事業單位人員離崗領辦、創辦企業,每年選派1 000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到民營企業服務。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支持。
5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ssr18.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